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荣誉活动 正文

2022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作品征集

来源/作者:视觉同盟浏览:发布时间:2022-05-18
{"errcode":40125,"errmsg":"invalid appsecret rid: 67546dcd-676b49aa-2f2cca75"}
在线投稿
导读: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全国工业设计一流专业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广州美术学院承办,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协办的两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技类赛事,自2012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年共五届。2022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于2022年4月正式启动。大赛主题大赛目的与宗旨大赛旨在贯彻落实《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

2022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作品征集(图1) 荣誉证书奖状免费入库永久存档

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全国工业设计一流专业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广州美术学院承办,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协办的两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技类赛事,自2012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年共五届。2022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于2022年4月正式启动。 微信搜“国人荣誉奖库”公众号

大赛主题

国人荣誉奖库-荣誉证书免费入库在线查询

2022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作品征集(图2) 国人荣誉奖库www.cnhal.com

大赛目的与宗旨 荣誉证书奖状免费入库在线查询

大赛旨在贯彻落实《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入推进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赛倡导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业精神,引导参赛者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致力于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文化创意及制造业的领军人才。 微信搜“国人荣誉奖库”公众号

2022 年的公共卫生事件给当前的社会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人类面临着新的局面,新的问题。在分析机遇与挑战、展望社会和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时候,工业设计将如何发挥跨学科、跨领域的特点,将对人类社会及经济发展、社群健康与福祉、科技与人的关系等这些重大议题的关注转化为切实可行的产品或服务,是当下设计学科的责任。 微信搜“国人荣誉奖库”公众号

本届大赛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引导参赛者关注社会重大议题,夯实基础技能、结合文化传统及科学技术,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新思维、协作意识、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大赛将发挥品牌与平台作用,以多种形式为高校及企业搭建教育成果与经验的交流平台,向全社会展示新时期高校工业设计的面貌,扶持、培育优秀的新锐设计人才。同时选取、孵化优秀的设计项目,充分发挥设计的成果转化作用,进一步推动工业设计教育事业发展、激发工业设计教育及产业动力。 荣誉证书奖状免费入库在线查询

组织机构

(一)指导单位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二)主办单位

广东省教育厅
全国工业设计一流专业建设协同创新平台
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三)承办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

(四)协办单位

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各赛区承办单位

(五)支持单位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六)大赛组织委员会

大赛全国组委会

大赛全国组委会由全国工业设计一流专业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门负责人、港澳台部分高校的专家代表等牵头组成,负责大赛组织、管理与协调工作。

分赛区(含港澳台赛区)

分赛区原则上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成,参照全国大赛章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负责组织实施。各分赛区组委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指定或委托高校及相关专家组成,负责分赛区的比赛组织实施工作。各分赛区承办、协办和支持单位由分赛区组委会决定。

邻近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组成分赛区的,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协商解决;联合组成分赛区的承办院校,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协商后委托或指定有关高校承办,具体要求参照全国大赛章程执行。

所在分赛区无教育厅(教委)指定承办单位的省份,由各省有意向承办的单位自行申报,组委会审议后确定一所高校或机构为承办单位,并指定或委托高校及相关专家组成分赛区组委会。无申报承办单位的赛区由全国组委会统一安排作品评审。

**地区和香港、澳门地区分别委托两地相关高等院校组织实施。

(七)大赛评审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负责:遴选大赛复评委员会和终评委员会;修改评审规则;处理重大评审争议等事项。

(八)秘书处

秘书处主持大赛的日常工作。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负责大赛及相关活动的策划、形象设计、展场设计、作品出版设计、活动咨询等事项。同时负责大赛网站维护、信息发布、参赛作品接收、布展、大赛相关工作的执行等工作。

各单位具体人员信息见附录。

主办方权利

(一)有选择分赛区及参赛院校的权利。

(二)根据竞赛进程与参赛作品的实际情况,有调整奖项数量、等级、取消或添加奖项的权利。

(三)对所有参赛和获奖作品享有展示、出版等权利。

(四)对本次大赛和评奖保留最终的解释权。

参赛对象

2022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参赛的学科专业范围主要是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等设计类相关学科专业,鼓励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跨学科、跨专业报名参赛。

参赛对象为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及高职高专学生等。

参赛者须以所在院校为单位,集体报名参赛。

大赛类别

本届大赛根据当下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设定五大主题,参赛作品应符合大赛主题要求,按照类别提交原创设计作品。

具体内容如下:

A.智能与体验
依托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混合现实等前瞻科学技术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包含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慧出行、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机器人等领域。

B.服务与系统注重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系统设计,包含制造业生产、医疗健康、效率办公、城市服务、交通出行、休闲娱乐、社交通讯、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生鲜物流等领域的数字产品与服务流程设计。

C.文化与社会创新
侧重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整合,包括非遗活化、可持续与社会创新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社区创新设计,老龄化设计,包容性设计等富含文化属性及强烈社会责任的设计。

D.生活与时尚注重人文美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用产品设计,包含文教用品、餐饮器皿、家具灯具、礼品饰品、器物包装、时尚穿戴等领域的产品设计。

E.健康与环保
面向全民健康、公共安全、节能环保等方向的公共卫生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医疗急救产品、环保设计产品等。

F.专项赛
具体内容将于官网通知。

大赛赛制

大赛分初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由各赛区组织学生参赛。

(一)初评(各分赛区评审)

各省分赛区
2022年7月,由各分赛区组委会负责组织本赛区的宣传及评审活动。分赛区组委会组织专家对所有的参赛作品进行分类评审,产生本赛区的获奖作品。分赛区竞赛组织、评审方式参照大赛总赛区竞赛方案制定,最后根据大赛组委会分配给各分赛区的推荐名额,将优秀作品推送至组委会。具体分配名额详见附录。

邀请赛区
根据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学科评估排名情况,本届大赛将邀请15所两岸三地知名高校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复评评审。高校名单及推荐名额见附录。

(二)复评(全国赛区评审)

2022年9月,由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复评委员会对各分赛区及邀请赛区提交的约1500件推荐作品进行评审,评选出约300件获得进入终评评审资格作品。

(三)终评(全国赛区评审)

2022年10月,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评审委员会终评委员会对进入终评作品进行分类评审,产生五大类作品的金、银、铜奖。

奖项设置

大赛奖项采取统一评审、分类设置奖项的办法,按上述类别分别设奖。

大赛拟颁发以下奖项:

1.金银铜奖:经终评后产生“2022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中国新锐设计金、银、铜奖”。

2.优秀奖:
进入终评未获得金银铜奖的作品,将获得“2022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中国新锐设计优秀奖”。

3.入围奖:
经各分赛区推荐入围全国赛区复评,未进入终评环节的作品,将获得“2022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中国新锐设计入围奖”。

4.特等奖:
视作品质量,五大类获金奖作品将视情况另行组织答辩评选出特等奖(即:全场大奖)。若无特别突出的作品,该奖项可空缺。

5.优秀指导教师奖:获金奖作品的指导教师,将获“2022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6.最佳人气奖:
从复评环节开始直到终评环节结束,组委会将在大赛官方网站上展示所有进入复评的参赛作品的电子图片,并发动网络投票。届时得票最多的一件作品将获得“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最佳人气奖”,并在大赛颁奖典礼上公布。

7.优秀组织奖:
根据全国报名参赛作品数及获奖情况,排名前十所大学,将获“2022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奖”。

8.最佳协办单位奖:根据各省分赛区获奖数量及赛事组织情况,排名前六名的分赛区主办单位获“2022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最佳协办单位奖”。

9.奖项及奖金、获奖物料

2022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作品征集(图3)

10.各分赛区奖项由分赛区组委会参考全国大赛自行设置。获各分赛区奖项的作品,由分赛区组委会颁发获奖证书;获得全国总赛区奖项的作品,由大赛全国组委会颁发证书、奖杯、奖金。

11.对获奖的参赛学生,所在学校应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在评选优秀学生、奖学金、专升本及推荐免试研究生时予以适当鼓励;对赛前辅导付出辛勤劳动的指导教师,所在学校应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在考核教师业绩、计算教学工作量时予以适当鼓励。

赛事流程

(一)注册报名须知

1.网上报名

2022年5月15日—6月30日,所有参赛者登录大赛官方网站在线注册报名。每名参赛者作为第一作者提交的作品数不得超过3件

报名生成的同时每件报名作品将获得系统自动生成的八位数参赛编号,该编号为作品的身份信息,用于各阶段评审工作。

2.网上提交电子版作品

获得参赛编号后,根据大赛官方网站提交资料的要求,由参赛者自行上传至大赛官方网站。

(1)平面图版。参赛者将参赛作品相关内容(设计草图、设计说明、预想图、模型照片等)合理编辑为一张纵向版面(尺寸1089mm*841mm ,jpg格式,精度150dpi,文件大小不超过5M),图片上传至官网报名系统后将自动生成带有作品报名信息的参赛展板。参赛者可以在报名系统自行下载该展板。展板将用于评审及大赛作品展。

(2)产品建模文件。参赛者可在线提交参赛作品的3D展示效果文件。参赛者先在网站提交产品建模的3D通用格式文件(fbx、dae、obj、stl),提交后在网站内进行在线编辑,具体操作方式见官网的报名过程提示。此项内容为参赛者在平面展板中无法细致体现的材质、结构、使用方式等内容,通过线上编辑后最终发布的作品将用于评委在评审过程以及届时优秀作品的线上及线下展览。

(3)单独的作品设计说明。设计说明模板请于官网下载。如该作品已申请专利或投产,可在此项提供相关的专利及版权证明文件。

(4)曾推荐参加往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的作品不允许报名参加此次大赛。

(二)寄送参赛作品须知

1.参赛要求:

经过各分赛区评审、推荐到全国赛区参加复评的作品,由“2022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复评委员会” 进行评审,评选出约300件进入终评评审。所有参加全国赛区终评评审的作品需制作实物(模型或首版),无实物作品需提供视频并刻录光盘。原则上由所在分赛区统一组织并承担作品往返运输费,于十月上旬寄送至总赛区组委会。没有实物或视频的参赛作品不得参加全国大赛的终评和展览。

2.提交实物或模型:

参赛分类为A、C、D、E类作品须提供实物或模型。特别说明:此项内容是否需要提交,将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情况而定,届时请关注大赛官网通知。

3.提交视频文件:

参赛分类为B服务与系统类别的作品,必须提交参赛作品的1分钟视频说明。该视频为设计作品的介绍、使用流程或场景的表现等将作为评审参考,文件大小不超过200M。其他类别作品可视展示需要及实物模型情况加上本项内容,不做强制要求。特别说明:如由于疫情防控情况取消现场评审,则推荐入围终评的所有作品均需要提交视频文件。

获入围全国总赛区终评的作品,由组委会统一规划、打印输出作品版面并结合收到的实物及视频文件进行布展。如对作品展示有特殊要求,需于作品寄送阶段告知组委会并自行前往布展。特别说明:此项内容届时视疫情防控情况而确定是否进行,请关注大赛官网通知。

(三)颁奖活动暨展览开幕式

拟于2022年11月上旬举行大赛颁奖典礼,同时宣布大赛展览开幕。特别说明:此项内容届时视疫情防控情况而确定是否举行,请关注大赛官网通知。

(四)出版大赛作品集

2022年12月,大赛组委会编辑《2022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作品集》,作品集刊载各组别获金银铜奖、优秀奖以及特等奖的参赛者作品。获上述奖项的作品每件免费获得一本作品集。

赛事费用

(一)参赛费用
本届大赛的全国赛区不收取参赛者任何费用。

(二)各分赛区所需赛事经费
主要用于宣传、评审、邮寄作品等,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自行解决,但举办费用原则上应由参赛学生所在学校承担。允许各分赛区与当地有关单位合作命名分赛区的大赛名称。

(三)大赛作品寄送和收回的费用
由各参赛者和承展单位自行负担。

大赛监督

参赛者须保证对其参展作品所涉知识产权负完全责任,参赛及获奖作品一经发现存在抄袭或其它侵权行为,主办单位将取消其参展与获奖资格,收回奖金、奖杯、获奖证书,并在大赛官网上予以通报。

为使大赛公平、公正、透明,大赛获奖作品将在官方网站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监督。

1.公示时间
大赛全国组委会在复评结束后,对参加角逐金银铜奖和特等奖的作品在官方网站上公示,公示时间为10个工作日,供公众监督、评议。

2.提出异议
若对获奖作品有异议,通过网络和电话在公示期内以实名制向大赛秘书处反映;并留下联系方式,以备秘书处核实。提出者需提供相应的证据,匿名提出异议不予受理。

大赛秘书处受理异议,核查并提出处理意见,报大赛组委会裁决。大赛组委会将在公示期后的10个工作日内,在官网上公布裁决意见。

联系方法

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秘书处办公室
地址: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68号广州美术学院A栋319办公室
邮编:510260
联系人:王老师
电话:13922106647
邮箱:cuidc-official@qq.com

全国总赛区参赛作品邮寄地址
具体安排将于大赛官网公布。

大赛官方网站
www.cuidc.net

大赛官方微博及微信
微博: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
微信公众号: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


附录1

2022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
全国赛区入围名额分配表

第一部分:各省分赛区(共1200项)

2022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作品征集(图4)

第二部分:邀请赛区(共300项)

2022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作品征集(图5)

说明:

第一部分各分赛区入围全国总赛区推荐限额的确定,是根据各分赛区2021年高校在校生基数占全国比例和工业设计教育发展情况来确定。2022的数据在2020年的基础上,根据大赛各赛区参赛作品数、获奖情况及近年来各省工业设计情况进行调整。

第二部分邀请赛区,是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设计学学科排名情况进行筛选,评估级别为A-以上的(含A-)高校获得推荐资格。受邀高校不再通过所在省份分赛区评审及推荐,不占用该赛区推荐名额,直接晋级全国复赛。受邀请赛区的高校参赛作品及获奖数量等不计入组织类奖项评审。


附录2

2022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
组织机构及人员

一、全国工业设计一流专业建设协同创新平台

全国工业设计一流专业建设协同创新平台,作为大赛主办单位之一,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设立并领导的指导全国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一流专业建设工作的公共服务平台,成员单位主要由教指委委员所在院校及第一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构成。平台在教指委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旨在充分发挥教指委的使命,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围绕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指导高校开展工业设计一流专业建设,加强工业设计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整合、开放共享、协同创新,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推动新工科建设,促进学科内涵式发展。

二、大赛组织委员会

(一)大赛全国组委会

大赛全国组委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门负责人、港澳台部分高校的专家代表等牵头组成,负责大赛组织、管理与协调工作。

1.主任委员

何人可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主任、湖南大学 教授

朱孔军

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广东省教育厅 党组书记副厅长

2.副主任委员

鲁晓波

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院长

李劲堃

中国美术家协会 副主席、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主席、广州美术学院 院长

张凌浩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副主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副会长、南京艺术学院 院长

陈 江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副主任、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院长

3.委员

蔡拥华

广州美术学院 副院长

姜 琳

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 处长

李健杓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院长

胡启志

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会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及协办单位部门负责人。

(二)分赛区(含港澳台赛区)

分赛区原则上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成,参照全国大赛章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负责组织实施。各分赛区组委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指定或委托高校及相关专家组成,负责分赛区的比赛组织实施工作。各分赛区承办、协办和支持单位由分赛区组委会决定。

与邻近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组成分赛区的,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协商解决;联合组成分赛区的承办院校,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协商后委托或指定有关高校承办,具体要求参照全国大赛章程执行。

所在分赛区无教育厅(教委)指定承办单位的省份,由各省有意向承办的单位自行申报,组委会审议后确定一所高校或机构为承办单位,并指定或委托高校及相关专家组成分赛区组委会。无申报承办单位的赛区由全国组委会统一安排作品评审。

**地区和香港、澳门地区分别委托两地相关高等院校组织实施。

三、大赛筹备委员会

大赛由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和相关单位联合承办,由三方人员组成大赛筹委会;广州美术学院负责大赛的整体方案策划和咨询,其余两方负责大赛及相关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四、大赛评审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负责:遴选大赛复评委员会和终评委员会;修改评审规则;处理重大评审争议等事项。

1.主任委员

何人可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湖南大学 教授

2.副主任委员

鲁晓波

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院长

张凌浩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副主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副会长、南京艺术学院 院长

余隋怀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副主任、西北工业大学 教授

陈 江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副主任、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院长

季 铁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秘书长、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院长

宋协伟

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院长

娄永琪

同济大学 副校长

段胜峰

四川美术学院 副院长

程智力

湖北美术学院 副院长

王 昀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研究院 院长 教授

李健杓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院长

张志庆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院长

官政能

**实践大学 副校长

渡边诚

日本千叶大学 副校长、国际工业设计协会 理事

3.委员

许 平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委员、中央美术学院 教授

徐迎庆

清华大学 教授

陈冬亮

北京市工业设计促进中心 主任

范圣玺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党委书记

江 牧

苏州大学 教授

张 明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院长

费 俊

中央美术学院 教授

许 佳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传媒学院 院长

林 伟

福建省工业设计协会 会长、福州大学 教授

胡 飞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院长

潘长学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院长

赵 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副院长

覃京燕

北京科技大学 教授

项忠霞

天津大学 教授

刘 洋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院长

包海默

大连民族大学设计学院 院长

陈炳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韩 挺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副院长

姚 君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副院长

应放天

浙江大学 教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副会长兼秘书长

卢纯福

浙江工业大学 教授

熊兴福

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院长

卢世主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院长

刘和山

山东大学 教授

管少平

华南理工大学 教授

支锦亦

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执行院长

邵晓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苏建宁

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院长

曹 鸣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副院长

梁 町

香港理工大学 教授

李 琦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副会长、杭州工业设计协会 会长、杭州瑞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创始人、董事长

周红石

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常务副会长

杨明洁

杨设计(YANG DESIGN) 创始人

张 帆

广汽研究院 副院长

李凤朗

石斛(北京)环境艺术有限公司 设计师

雷海波

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 副秘书长、太火鸟科技 创始人

潘荣焕

韩国国民大学 教授

青木史郎

日本优良设计(Good Design Award)名誉顾问

以及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推荐的专家。

五、秘书处

秘书处主持大赛的日常工作。

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负责大赛及相关活动的策划、形象设计、展场设计、作品出版设计、活动咨询等事项。同时负责大赛网站维护、信息发布、参赛作品接收、布展、大赛相关工作的执行等工作。

1.秘书长

吴华明

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 副处长

2.副秘书长

陈 江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副主任、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院长

涂 渊

广州美术学院教务处 处长

胡 晓

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副会长

各协办单位主要负责人。

3.成员

张 兵

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

杨 杰

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林 婕

广州美术学院教务处

黄筠志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裴悦舟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王 涛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彭圣芳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安 娃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田 顺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吴东杰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王倩蕾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钟 君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杨晓姗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袁 苑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郑 冰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庄 婕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关佩芳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李少娟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黄永华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付 皓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齐 媛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朱 荻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微赞赏

取消

您的荣誉与国人共享!

扫码支持
国人荣誉奖库感谢您的支持!

点击图标扫码赞赏支持一下!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若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WWW.CNHAL.COM 国人荣誉奖库版权所有
国人荣誉奖库网站及查询系统外观设计已申请版权保护
严禁镜像或仿制,违者必追究其法律责任!
Email:info@cnhal.com
琼ICP备2021002842号-1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16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