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浦-集萃学院研究生团队斩获“集萃创新杯”大赛一等奖
由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办的第二届“集萃创新杯”大赛全国总决赛日前落下帷幕,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集萃学院的四个硕博研究生团队经过六个月的攻关,共斩获一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和两项三等奖。
大赛由组委会遴选长三角产业界真实技术需求、凝练成20项研究课题,邀请国内知名高校,组建跨专业的项目小组进行科研攻关,旨在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产业需求与优质科教资源对接,促进长三角区域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产业、面向实践的产业创新人才,推动长三角区域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荣获一等奖的西浦-集萃团队项目“毫米波雷达点云的概率目标检测”,针对雷达感知领域存在的“多径效应”问题,通过“概率目标检测”方法来提升雷达检测的准确性。该项目团队由西浦-集萃学院的六名联合培养硕博士生组成,西浦校内导师余丽敏博士、来自江苏集萃深度感知所的产业导师岳玉涛博士为学生提供指导。
直面产业难题,尝试攻克技术难关
一等奖获奖团队队长、西浦-集萃联培博士生周艺介绍道,“多径效应”造成的信号失真是目前雷达感知领域存在的挑战之一,本项目重点针对“多径效应”中产生的“鬼影”进行检测。“多径效应”即电磁波在不同物体之前的多次反射,会导致杂波,严重则导致“鬼影”。
“在雷达目标检测中,有时神经网络会误判,比如将自行车判断为行人,如果直接保留此判断,在一些场景下就可能带来安全问题。团队提供‘概率目标检测’的方法,不仅输出目标的类别信息,还能输出其判断的信心:若神经网络准确判断的‘信心’较低,就采用融合其他传感器如相机来辅助判断,从而提高准确率。”周艺解释道。
在此基础上,团队细化了研究场景。“在双方导师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既有学术价值,又满足产业实际需求的方向,主要针对两类运动目标进行研究,包括行人和自行车在城市场景中穿行时,由墙壁等反射平面产生的鬼影。”周艺说。
据团队成员介绍,近年来,国际上第一梯队的交通和汽车公司在雷达鬼影检测方面均开始布局相关专利,但国内的研究较少;如能在这个领域有所突破,有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中国智慧交通和智能汽车发展作出贡献。
导师联合指导,实践学术“双提升”
项目组成员、西浦-集萃联合培养硕士生宋宁飞谈到,产业导师岳玉涛博士会从产业应用角度出发,帮助判断某个研究方向是否有实际的意义。“有新的想法能够依托产业界提供的设备,及时在实际项目中得到验证,不再是纸上谈兵。”
“我们所进行的雷达项目需要专业知识积累,研究所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能够在实践中给予我们技术指导。”周艺补充道,“西浦校内导师余丽敏博士会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出发,给予我们启发。”
“本次比赛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快速提升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机会与平台。” 余丽敏博士表示,“‘集萃创新杯’以及西浦-集萃学院的研究生联培项目,探索的是与产业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是西浦-集萃产学研协同育人的一个典范。”
余丽敏博士还介绍道,“团队成员配合默契,在算法设计上取得了很大突破,并完成了一篇高质量的综述论文,目前已在SCI期刊《Sensors(传感器)》正式发表。”课题组还为这篇文章建立了一个主页,以供相关研究者浏览。
后续,周艺等西浦-集萃硕博士生将在导师指导下继续深入研究该项目,探索借助相机辅助判断“鬼影”,并且把算法应用到集萃感知所的雷视融合设备中,从而进一步提升设备的检测精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通讯员:张欲晓 石露芸 图片提供:西浦-集萃学院
随便看看:
- [院校荣誉]西安交大共青团获评陕西省“两红两优”多项荣誉称号
- [院校荣誉]湘潭技师学院在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佳绩
- [院校荣誉]启动药品安全公益短视频大赛
- [院校荣誉]菏泽职业学院在2021年度“1+X”证书试点工作表彰会荣获四
- [院校荣誉]商丘市回民中学再度荣获河南省“示范家长学校”荣誉称号
- [院校荣誉]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获“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 [院校荣誉]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在2024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
- [院校荣誉]我校在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获颁多项荣誉
- [院校荣誉]连获三项荣誉称号,长沙商贸旅游职院“巾帼力量”绚烂绽放
- [院校荣誉]昆明理工大学5名同学获评“云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